【香港居民移民】在美香港居民如何拿身份 |香港移民潮 |香港人移民攻略2022 |
香港暴亂以來,許多香港居民逃離到其他國家尋求身份。相信很多知道英國英國國民(海外)簽證(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Visa 或BNO)。持有英國海外護照香港居民,可以申請2年6個月或5年可續簽簽證,讓他們能夠英國工作。持有人及其家屬有權獲得五年居住權,並一年後可以申請公民身份。美國有類方案,叫DED (Deferred Enforced Departure,遞解出境)。雖然DED只是假釋,無法通過其拿到身份,但是可以讓你合法留在美國工作。
DED是去年拜登總統公佈政策,允許目前美國香港居民遞解 18 個月,直至2023年2月5日。符合DED人指定時間內會驅逐出境,還可以移民局申請打工卡,可以美國合法工作,但不是綠卡或移民身份。之前我們有提到關於這個政策細節,請看微信文章鏈接:移民局公佈美香港居民申請打工卡細節。另外,我們Youtube視頻中,大家講解什麼是DED,如何自己申請DED打工卡。視頻鏈接是:
很多人問既然DED無法拿到綠卡,香港居民是否可以申請庇護?答案是可以只要符合申請條件。DED只是假釋但庇護是身份。美國申請庇護要證明你你母國家受到迫害,害怕回國,如果回國你可能會遭到威脅。比如你香港參加過抗議,遊行,逮捕,受到威脅。證據,贏機率。但是如果你在此之前有BNO簽證是無法申請庇護因為有這個第三個國家存在。移民局會問既然你有BNO,什麼要美國申請,英國可以你身份。所有申請之前要諮詢律師瞭解你是否符合。
任何移民申請你應該找個律師幫你因為這不僅是遞交表格。律師這份職業做軍師,因為移民局,法庭沒有硝煙戰場,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一位專業律師可以幫你出謀劃策,趨利避害,做出明智選擇。王律師擁有出席全美各移民庭其客户出庭辯護近二十年經歷,懂得如何移民官和法官面前為客人爭取權益。若你移民方面遇到阻礙症,不妨聯繫王律師做你諸葛軍師,你申請,辯護加強贏機率。
王君宇律師樓Line ID ☞ 7183539264專精各種疑難案件:移民,刑事,告警察/政府。我們有優質服務,專業律師和助理團隊。王君宇律師服務華人社區十幾年,幫助無數客人打消遞解令獲得身份。無數客人刑事辯護中獲得結果。王律師走法律最前線,王律師總是能洞悉法律信息從而給予客人幫助。
香港移民潮(英語:Hong Kong Mass Migration Wave)稱脱港潮,泛指香港居民幾波大規模移民海外熱潮,包括:
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移民峯期是1989年六四事件後五年,即19901994年共有30萬人移民外地,為香港重光以來規模[3],導致香港人才及資本外流,對香港人口結構造成影響。
目前,因2020年港區國安法導致香港移民潮進行之中,是否超過1989年之移民潮有待觀察。
第二次世界大戰香港重光後,香港經濟開始工商業轉型,農業式微並新界農村傳統經濟活動造成打擊,使到新界原居民生計斷絕而港英當局申請入籍,並循當時「英國及殖民地公民」(CUKC)身份獲賦予權利移民英國,於他們教育程度,移民後主要事餐飲行業。然而,英國政府於1960年代訂立《1962年英聯邦入境法令(英語:Commonwealth Immigrants Act 1962)》,收緊殖民地公民前赴英國定居要求後,這輪移民潮有所,但到1970年代有新界原居民透過親屬關係或通過當地開店同村村民招聘,並以工作簽證方式移民英國。而這段時間有部份香港男性透過擔任洋船員工作,並以跳船上岸方式移民到荷蘭、中南美洲和美國地區。
1967年香港發生六七暴動,引致香港社會動盪,一些香港居民對香港前景憂慮,選擇移居外地。同時隨著香港農業式微,多新界原居民此時移居外地;而香港市區其他有能力移居家庭,此時移民到東南亞、南非或者中南美洲(到中南美洲香港人透過早年定居當地親屬移民);有香港女子此階段美國當地單身男性華僑結婚而移居當地。
自1980年代起,中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以至鄧小平決定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而部份香港人中國共產黨缺乏信任,因此對香港前境感到不明朗,憂慮香港日後能否繼續維持其金融地位,以至政治制度會否取代。
1984年12月19日,英國中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立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於香港居民中國大陸經歷政治動盪,有很多香港人中國共產黨統治感到抗拒,因此部份香港人開始有了移民打算,1980年代中後期每年有20000多個港人移居海外。
雖然《聯合聲明》簽訂後,香港社會上開始有移民討論,但引爆移民潮是1989年「六四」事件。香港經歷了上百萬居民上街聲援北京學運情景後,天安門鎮壓留下陰影籠罩香港。資深記者謝志峯、鄧翼羣《是香港蠱惑男》中形容,「多香港人主權移交後前景感到和恐懼」。從香港保安局BBC中文提供香港居民移居外地估算數字所見,1985年有2.23萬人移居外地,1986年略回落1.9萬,但此後持續上升1992年峯6.62萬。[4]
於加拿大移民條件發達國家中鬆且政策歡迎大批移民(90年代初一年接收20多萬移民),1980年代中至1990年代末香港移民人士超過一半選擇移民到加拿大,而其他發達國家如紐西蘭、澳洲和美國是當時香港人移民熱門選。移民峯期,連佛得角小國雜誌上刊登廣告宣傳該國護照可以提供申請[5][6]。當時,香港人移民選擇加拿大大温哥華地區定居,中卑詩省列治文有「香港」稱,其他熱門城市有多倫多、澳洲悉尼及墨爾本、紐西蘭奧克蘭及威靈頓、英國倫敦及曼徹斯特、美國紐約市、舊金山、洛杉磯及芝加哥。
1996年起,即香港主權移交前一兩年,於部份移民在外國發展不濟,有部份移民對香港前景改觀,一些歸化、持有外國護照香港人迴流香港,視為香港迴流潮。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移民海外人數下降,2013年起,基於各種社會問題,例如中港矛盾激起,使到部份香港人對前景失去信心。[7]2013年,香港保安局表示同年首半年有3,900名香港人移居海外,2012年同期增加8%。《華爾街日報》中文版於同年8月21日引述該項數字報道,指出香港回歸逾15年後,香港人移民數字再現攀升勢頭,並且引述移民顧問表示,數月移民香港人多,是因為香港經濟前景和香港政治環境擔憂。報道引述澳加移民顧問公司(Auscan Visa Migration)代表指出,於2012年移民香港客人數量增加一倍,是香港回歸後再現大升幅。加拿大雷移民事務(Rothe International Canada)代表指出,香港樓市是促使中產階層移民因素之一,2008年起,香港住屋成本增加逾倍,香港政府過去一年雖然採取了積極措施樓市價格降温,令到樓價陷入停滯,惟若然客户現時出售香港物業,即使單位,可以其他國家改住獨立房屋[8]。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過後,香港移民台灣人數達一年逾3,000人。2012年,移居台灣香港人達逾600人,達到2001年以來峯,過去幾年每年200人,急升兩倍。[9][10][11]
移居台灣香港人認為台灣生活步調節奏鬆,不是每個人需要「停不下來商務生活」,不想活在急擠環境。習慣風氣香港人適應香港回歸後社會氣氛吵雜擁擠空間。田園風光居住環境品質是移民台灣誘因之一,有香港人説:「台灣贏風土和人情味」,住鄉下日子寫意,「路上遇到人講台語,聽懂,但臉上有笑容,」、「在台灣大家可以騎摩托車,感覺,我們香港每天趕著坐捷運。」台灣和香港離近、文字相通、大學教育選擇多、消費物價可以接受是香港人移居台灣理由。[15][18][19]
過去不投票香港人移居台灣後,不只願意服2年兵役,參與台灣選舉,尋找「當家作主」民主感覺。[11]台北創業黃先生認為如果他下一代在台灣成長,會有思想空間。「我來台灣是希望得益,説我找到一個地方是值得我去花我生命這個地方,是一個貢獻地方。」[13]
內政部移民署統計,香港居民申請移居台灣人數以往每月不到百人,2013年來每月逾百人,9月升幅632人,相等於先前數月數6倍[20]。
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統計,自2012年起,港澳人士來台居留攀升,2012年有8,624人,到了2016年攀升15,449人,5年內成長79%;而2017年19月居留人數達14,273人。[21]
於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單方面制訂《港區國安法》西方國家指控侵犯香港人權,許多西方國家採取行動,加快香港人移民海外程序和/或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中華民國、英國、美國、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斯洛文尼亞內許多香港移民授予難民身份。澳大利亞宣佈,來自香港學生完成“合格”高等教育後,有資格獲得5年臨時畢業生簽證,從而5年後獲得居留權。某些高度優先臨時熟練工人可以獲得五年簽證。英國宣佈英國國籍(海外)護照持有人以及某些受撫養人提供途徑申請,多達300萬香港人合資格可申請獲得居權入籍英國。
香港特首李家超2022年10月發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於官方渠道首次披露政府估算,過去兩年香港有14萬勞動人口流失。[22]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兼任講師梁啟智指出,2020年7月2022年底,已有40萬名香港人經赤鱲角國際機場離港移居外國生活,2022年2月一個月內超過6萬人,而這個數字計算前往中國大陸生活香港人。[23]
香港政府統計數字,2022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733.32萬,自2016年。2019年底香港人口750.79萬相比,3年減少17.5萬人。[24]
香港税務局2023年4月3日宣佈,於5月2日發出240萬張2022/23年度個別人士報税表,2021/22年度減少7萬張,連跌3年。2019年277萬張相比,3年間累減37萬張。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倘市民失業,税務局不會即時停發報税表,因此數字主要反映移民潮影響,認為香港人口持續流失。[25]
2023年7月,《光傳媒》翻查資料,香港入境處每日公佈「出入境旅客流量統計數字」,由2020年7月1實施《國安法》,直至2023年6月30日,機場離港香港居民累計共有633萬人次,並有580萬人次返港,反映三年間經機場淨離港人次有53萬人。[26]
加拿大於《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推出專門香港人而設移民計劃(名「港人避風港計劃」),並於相關簽證及難民政策上作出相應更改,期五年。過去5年(後改為10年)中認可院校畢業香港人,可以申請加拿大3年開放工作簽證,進而於該國工作一年後申請成為加拿大居民、以至入籍;若申請人於加拿大院校畢業,可即時申請成為居民。此外,香港居民申請加拿大工作或學生簽證個案獲得優先處理,而先前申請失敗人士可即時申請上述簽證。
2022年1月,美國眾議院推出《2022年美國競爭法》,當中包括一套香港人而設移民制度[27],但目前尚待參、眾兩院磋商合併版法案。
2020年7月1日,英國政府決定英國國民(海外)(BNO)持有人推出設居留簽證,移民英國6年及符合相關要求後,申請登記英國公民[28]。
彭博一份報告表示,香港2021年有1310016300户家庭通過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途徑搬遷到英國,為私有住宅家庭0.9%1.1%。[29]
2023年2月,英國內政部於Facebook專頁表示,過去兩年來有14.45萬港人該計劃赴英展開生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估計,未來移民英國人數可能會達30萬人。[30]
澳洲2020年公佈推出為港人而設「避風港」政策,延長港人畢業生和技術簽證5年,他們申請居留提供條件。「避風港」政策下,獲延長簽證或來獲得5年簽證港人,只要通過所有相關性格、安全和檢查,居留5年後,即具申請居留權資格。
2021年7月,澳洲公佈「優先次序」審批香港居民技術移民簽證申請,並擴大有關政策適用人士,特區護照持有人擴大持有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合符申請資格。[31]
2021年9月,澳洲公佈年度移民數據,由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期間,澳洲港人批出4,312個居留簽證或永居前臨時簽證,佔所有簽證2.69%。過去1年獲批簽證地區中,香港上個財年23位躍升至第8位。澳媒報道,2020/21年度港人獲批移民簽證數目,創1997年以來新高。相關數據包括同年7月「優待港人措施」帶來效果。[32]
2021年10月29日,澳洲公佈所有持畢業生和技術簽證香港居民,需住滿4年(指明城鎮3年),即可循特設「香港渠道」申請居留權,滿足規計分制下條件[33]。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蔡英文政府高喊「撐香港」並於2020年7月成立援助港人「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2020年北京主導制定並推動付諸實施《國安法》後引發香港大規模移民潮,香港人選擇到同文同種、地理上最近香港、移民成本台灣。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統計,2019年赴台灣居留港人有5,858人、定居1,474人;2020年居留10,813 人、定居1,576人;2021年居留11,173 人、定居1,685人。[34]
2022年,香港赴台灣居留和定居人數減少,居留降至8945人,年減19.94%;定居減至1296人,年減23.09%。港人居留和定居出現「雙降」,許多港人反映申請遭、審查期拉長、加諸國安背景調查,造成多港人繼續留台,選擇返回香港,是「二度移民」,遠赴英國、加拿大或澳洲。[35]
六七暴動後,何紫兒童文學作品《40兒童説集》系列裡,記載了香港兒童因為家人移居外國而要同學分離故事。這一股移民潮延續到19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止息。
1988年1992年間播映時間廊廣告「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擁有」。
1991年播映香港電訊廣告,幾個人笑談「移民」看法,後一個女孩神色凝重地説「因為我們始終都係香港人啊嘛,如果個個走哂,咁個理香港?」
2021年播映譚仔三哥廣告,移民為背景:「送每一個喜歡三哥味道香港人,身處外地掛念三哥味道你」;而一開始陳卓賢説「有人離開,有人留低……但有一種味道唔會變。」
1985年許冠傑歌曲《日本娃娃》歌詞:「1997,哼!嗰陣冇有駛怕,實行住原宿開間sushi bar」歌詞流露當時香港人1997年憂慮情緒,考慮移民到海外生活。
1987年許冠傑歌曲《悶到透》歌詞:「知否這數月來,身邊各老友,開始計較未來,去各國覓個竇」,「交上損友,風跑去外國,拋低所有覓偶,分手之際像怨偶」
1988年許冠傑歌曲《我是太空人》歌詞:「浮雲,矇矇矓迎著我飄,機艙裡望向窗外我心內,既失落興奮」,「徬徨,如逃亡離別這海岸,匆匆過風浪,希望我早日會釋放」歌詞反映當時因移民潮而出現太空人現象,即丈夫安置家人移民後,回港工作,與家人分隔兩地,只能回去探望。
美麗寶島台灣,具有地理、旅遊和人文資源。高山、大海、平原風景一應俱全,傳統文化現代意識相交融,民風,美食聞名。是全球公認安全宜居首選地。
語言文化:使用正體中文字及中文為官方語言香港。
人口:2,320萬人,大部分集中直轄市。
氣候:四季如春,年温約攝氏20-25度。
社會概況:人民普遍和善素質,基礎教育12年義務教育。醫療設備水平,並實施全民保險。
延伸閱讀…
語言文化:使用正體中文字及中文為官方語言香港。
人口:2,320萬人,大部分集中直轄市。
氣候:四季如春,年温約攝氏20-25度。
社會概況:人民普遍和善素質,基礎教育12年義務教育。醫療設備水平,並實施全民保險。
投資移民 (港澳人士)要求
申請人只需在台灣投資 600 萬元新台幣(約 150 萬港幣),審查通過後可獲得居留證,港澳人士在台居住滿一年(一年出境超過 30 天),或居留兩年且每年在台居住滿 270 天以上,申請在台定居。
申請人只需在台灣投資 600 萬元新台幣(約 150 萬港幣),審查通過後可獲得居留證,港澳人士在台居住滿一年(一年出境超過 30 天),或居留兩年且每年在台居住滿 270 天以上,申請在台定居。
港澳人士移民台灣條件
持有香港或澳門居民身分證
開設公司並投資新台幣600萬
需有在台保證人作法律擔保
無犯罪紀錄
通過體檢
270 天以上,申請在台定居。
持有香港或澳門居民身分證
開設公司並投資新台幣600萬
需有在台保證人作法律擔保
無犯罪紀錄
通過體檢
270 天以上,申請在台定居。
可移居成員
配偶及20歲以下未婚子女
所有家庭成員港澳居民(如為港澳「非」居民、大陸居民,申請流程會繁複)
配偶及20歲以下未婚子女
所有家庭成員港澳居民(如為港澳「非」居民、大陸居民,申請流程會繁複)
移居台灣處
全民保險制度全球、醫療水平世界排名第三。
環境 空氣 緯度適中 人文風情華人世界有口碑。
語言相通 文化相近 無種族歧視問題。
生活多元 各項生活素質。
12年義務教育 多元高等教育普及 入學。
台灣買地產 可持有,房地產可以傳承下一代。
投資環境 公開透明、資產規劃保護有優勢。
台灣鼓勵生育,生三胎以上有多項福利。
台灣護照美加148多個國家地區免籤。
移民前往其他各國跳板,無配額限制。
全民保險制度全球、醫療水平世界排名第三。
環境 空氣 緯度適中 人文風情華人世界有口碑。
語言相通 文化相近 無種族歧視問題。
生活多元 各項生活素質。
12年義務教育 多元高等教育普及 入學。
台灣買地產 可持有,房地產可以傳承下一代。
投資環境 公開透明、資產規劃保護有優勢。
台灣鼓勵生育,生三胎以上有多項福利。
台灣護照美加148多個國家地區免籤。
移民前往其他各國跳板,無配額限制。
葡萄牙
葡萄牙位於西歐。看葡萄牙面積,人口多,但是移民熱門國家之一,受到香港人士歡迎。氣候和環境因素之外,因為葡萄牙移民有優勢政策且福利很多。
時隔八年,香港行政官李家超提出「搶企業,搶人才」背景下,特區政府重提推動投資移民。
這一策略背景主要是應勞動人口流失和新冠疫情後振興經濟需要。然而,香港重提投資移民引進人才直接關係有多,能引進到怎麼樣人才,討論開始。
全稱「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香港投資移民計劃是2003年10月,於行政官董建華任內推出,當時是基於時任政務司司長權《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報告書》中提出要吸納高素質移民。但到了2015年1月,行政官梁振英宣佈停計劃,此後沒有重啟。
2022年10月,現任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搶企業,搶人才」策略。2023年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政府財政預算案中宣佈推出新版「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美資國際人力資源管理諮詢企業美世(Mercer)香港財富業務主管陳慧盈BBC中文評論説:「政府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意願發出了一個信號,説香港區鋭意擴展其人才庫,推動高技術領域業。」
「表明政府承認問題,意識到問題存在,有解決問題承擔。」
來美國萬寶盛華(ManpowerGroup)中華高級副總裁徐玉珊BBC中文指出:「香港政府事隔8年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相信有吸引力。」
3月,特區政府發表《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政策宣言》,將新版投資移民計劃列為相關政策。這結果成為了中國大陸社交媒體上「重磅消息」。微信、到書來自移民中介、保險、財經類博主文章、視頻湧現,「香港投資移民即重啟」呼聲響徹雲霄,「4月1日」成了一個指標。
但結果,4月1日是西方愚人節之外,特區政府沒有任何公佈。
延伸閱讀…
但香港內部有人催促特區政府公佈政策細節。例如家族辦公室政策宣言發表後,屬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香港中聯辦)《大公報》引述萬方家族辦公室集團首席執行官關志敏説,期望該計劃推出能提升香港作為家族辦公室樞紐吸引力,希望政府公佈施節。
面「移民潮」冠疫後濟復蘇需,李家超政府提出了「搶人才、搶企業」策略。
4月26日,特區會辯論財政預算案,選舉委員會組別議員,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周文港博士促請政府公佈節餘,建議政府開闢正規渠道讓大陸居民投資移民香港,其中理由包括大陸擁有1億元人民幣或以上資產「超高淨值家庭」達11.6萬户,這一數據來自3月上旬發表2022年《胡潤財富報告》。
會辯論繼續之際,隸屬知名房地產中介集團美聯移民顧問公司高級策略總監鄭天殷指出,新加坡外國公民購置房產額外印花税率60%,呼籲香港特區政府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藉此加快及加大「搶人才」速度與力度,充實香港「人財庫」。
BBC中文邀請鄭天殷闡述其理念,但她正在公幹婉拒。
香港重啟投資移民成為熱話現象可以從另一方面體現:香港民間研究組織「本土研究社」4月上旬發表調研報告稱,截至2023年4月初六個月內,香港註冊成立移民相關公司顯著增加,且3月香港邁向冠疫後社會全面恢復之際月新增35家,是2022年10月六倍。
本土研究社認為,中國大陸「潤學潮」(移民學風潮)與香港移民潮持續一段時間,「但市場及公司註冊情況,業界看好『潤』前景,蜂擁成立移民業務公司,未來移民潮及『潤』學潮有增無減。」
英、美、澳、加國「救生艇」簽證政策下,香港人選擇移民。
大約兩年前香港爆發移民潮以來,行業流失率增加消息傳出。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10月發表施政報告中承認,香港勞動人口過去兩年流失14萬。
到了2023年5月初,一組數字出現世人眼前:特區税務局局長譚大鵬介紹個人報税工作時透露,當局預計20222023財政年度合共發出273萬份個人報税表,而20212022財年發出了287萬份,20202021財年發出了297萬份。換言之,過去兩個財政年度,香港發了24萬份個人報税表。
譚大鵬還説,20222023財年有5.61萬例離境清税申請,此前一個財年是5.65萬例。這裏合共是11.26萬例。
但税務局官員們承認這是勞動人口流失結果。他們解釋,發報税表可以是市民收入減少或受惠於新税務政策;離境清税申請人可以是外來工作人士派遣任期結束離境。
不過,萬寶盛華3月中旬發表一年度《僱傭前景調查》時指出,85%香港僱主面對人才問題,達17年高位,是全球情況數一數二重地區。
如果投資移民計劃有助於引進人才,那麼富豪數目減少可以視為人才流失另一佐證:國際投資移民公司亨利(Henley & Partners)於4月發表《 2023年世界城市報告》指出,香港2022年擁有1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富豪數目12.95萬人,年減少27%。
北京此發出信號。香港特區勞工及福利局局孫玉菡5月10日拜會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後主動香港記者説,夏提醒香港「要……做好充分溝通,妥善處理人力不足方面挑戰」。
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答BBC中文查詢時説,重啟投資移民計劃是「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資金落户香港」。
投資移民資金帶進來,但「財」「」能否畫上號?
業內人士認為,税率環境讓香港具備吸引外來人才競爭力。
美世香港陳慧盈分析説,憑著經濟多元,其社會面貌,加上英語營商,香港置身於世界各地高技術人才理想工作與居住地榜單上。
陳慧盈BBC中文説:「用來吸引海外人才基礎建設完備,加上一個深思熟慮投資移民計劃,香港特區能進一步尋求推進事業國際專業人士之間引起興趣。」
而2015年叫停舊版計劃,此類劃能吸引人才絕大多數來中國大陸——香港入境事務處向BBC中文提供數字顯示,2010年2015年停止接受申請為止,全球共有34759人申請「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其中33013人是「中國籍而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身分人士」,佔95%。這裏並計算配偶、子女「受養人」數字。
而2003年版計劃開始2015年計劃叫停,入境處接獲44653起申請,其中35458獲批。入境處未能提供2010年以前申請人國籍明細數字,提供獲批申請人國籍明細。
萬寶盛華徐玉珊説:「香港擁有優勢,本港經濟國際排名位列前茅,加上税率及税制,提供營商環境,吸引內地人到港發展。加上香港國際金融樞紐,多年來匯聚國際專業人才,能為來港發展投資人士提供專業意見及優質服務,業務拓展。」
「此外,香港教育制度優良,除為香港學生提供15年免費教育,亦可選擇報讀國際課程,擁有五所全球百大大學,內地高端家庭有吸引力。」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博士(Dr Alicia Garcia Herrero)認為,香港新版投資移民政策應粵港澳大灣區計劃推進而有所傾斜,這些招才計劃加快香港融入大灣區,香港會隨之而「大陸化」,但香港有其優勢。
艾西亞BBC中文説:「我認為香港確實有優勢,而這優勢於新加坡人印象其實沒那麼。這有幾個原因:人多擁擠、生活費昂貴……我想這是計劃或許會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