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民 危害】中國國際移民安全問題芻議 |非法外國移民在中國的現狀 |癥結與對策 |

【內容摘要】進入世紀,中國移民存在日益成為一種全球現象,其安全保護成為中國政府新責任。於相關工作涉及中國公民、中國政府、東道國政府多個主體,以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多方因素,中國政府需要儘公佈關法律外,應着力多主體參與海外公民風險治理與安全保護機制,並積極培養國際性人才是國際組織和國際法律人才。

進入世紀,國際移民及相關海外僑民問題日益成為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關注焦點之一。2016 年,國際移民組織成為聯合國聯繫組織。2017 年,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國際移民日”發佈《國際移民報告 2017》,對移民這一“多種力量驅動下形成全球現象”進行了分析,並以各國發佈 10 年人口統計數據基礎,希望幫助聯合國監測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中國經濟發展,國際交往日益密切,中國移民安全保護成為中國政府新責任。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和傳播,不僅客觀上大大妨礙了國際貿易流通,直接威脅到國際移民安全。這一複雜形勢下,如何加強中國國際移民安全保護成為一個話題。既有研究[1]基礎上,本文探討中國國際移民面臨相關安全問題,並如何保證中國國際移民安全提出建議。

當前,有關國際移民研究已成熱點。中國改革開放步伐加大,中國國際移民日益增多。有關中國國際移民研究,只有放在世界範圍內國際移民視野裏進行探討,才能獲得理解。所謂“國際移民”,其定義國內已有研究。[2]本文所稱“中國國際移民”,等同於習慣意義上“中國海外移民”,主要指意義上華僑,包括國外留學超過一年留學生和工作超過一年人員。這些留學生和工作人員屬於國際移民範疇,但屬於華僑。[3]這一理解,中國國際移民主要包括三種人:定居國外華僑、國外留學一年以上中國學生以及國外工作一年以上中國工作人員。

中國國際移民散佈全球 198 個國家地區。[4]國際移民組織公佈《世界移民報告2018》指出,中國全球第四移民輸出國。國務院僑辦發佈《關於界定華僑外籍華人歸僑僑眷身份規定》(2009)指出,華僑是指“定居國外中國公民”。這裏“定居”,既包括那些取得居住國長期或居留權且居住國居住兩年中國公民,包括那些雖取得居住國長期或居留權,但取得該國 5 年以上合法居留資格,且保留或具有中國國籍中國人。那些其他國家取得所在國國籍中國人稱作華人,但並非所有華人自認是中國人。[5]儘管“華僑”和“華人”有着嚴格定義,但“華僑華人”合併使用是一種通例。這其中有多重因素作用。無論“華僑”還是入籍“華人”,祖國有着千絲萬縷聯繫,因此稱謂上多使用具有模糊性詞語(如“華僑華人”“海外僑胞”“海內外同胞”)是可以理解。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移民出現,使得“華僑華人”與“中國國際移民”概念重合。

國際移民關注升温,國際學術界國際移民問題作為研究重點,一些相關學術概念和理論觀點或討論,或應運而生,如“ 國 家 認 ”(national   identity)、“ 跨國 主 義”(transnationalism)、“ 跨 國 同體 ”(transnational  community)、“ 彈 性 公民”(flexible         citizenship)、“ 移 民 裔 羣”(diaspora)。“華僑華人”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習慣用語例,學術界有幾十種表達方式,其中多數含義,如“華僑”“華人”“華僑華人”“華人華僑”“海外僑胞”“外籍華人”“移民”“中國 國 際 移 民”“ 海 外 移 民”“ 僑 民”“ 新僑”“老僑”“歸國華僑”“歸僑僑眷”“海外歸僑”,有相比之下“華裔”和“華族”。[6]對應英文因此有“overseas   Chinese”(海外華人)、“Chinese  abroad”(國外華人)、“Chinese   overseas”( 華 人 海 外)、“Chinese  ethnic              group”(華人族羣)、“ethnic  Chinese”(族裔華人)、“Chinese  in   diaspora”(離散華人)、“Chinese   diaspora”(華人離散者)、“diasporic  Chinese”(離散華人)。然而,“diaspora”(離散者)一詞國際移民研究中接受。[7]類似“sojourning              Chinese”(旅居華人 )、“Chinese(im)migrants”( 華 人 移民)、“new(im)migrants”( 移 民)、“overseas              compatriot”(海同胞)稱謂使 頻 次 較 , 有 時 還 接 “Chinese people”(華人)、“Chinese communities”(中國社羣)、“ethnic   Chinese  overseas”(海外華族)、“ethnic  overseas   Chinese”(族裔海外華人)。相比之下,稱謂有“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迴歸海外華人)、“overseas   Chinese descendant”(海外華人後裔)。[8]於上述原因,加之缺乏統計標準,有關華僑華人人數沒有統計。皮研究中心統計,中國人 1990 年2011 年移民國外 930 萬人。[9]2014 年,海外華人達 6000 多萬,分佈 198 個國家和地區。[10]這一增長,應該改革開放後開放政策導致出國潮有關。

另一方面,多中國留學生生活國外,成為中國國際移民組成部分。我國出國留學生 2017 年 60.84 萬人,同比增長 11.74%,保持着世界留學生來源國地位。同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目的地雖然歐美國家主,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增長點,其中國家公派留學人員 3679 人,涉及 37 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1]雖然這些留學生回國服務規模增長,但他們國外學習時間,有人畢業後國外工作,成為海外中國公民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國外承包工作增多,呈現增長趨勢。2014 年,超過 2 萬家中資企業境外註冊,累計派出勞務人員近 700萬人次。[12]截至 2016 年底,中國外承包累計簽訂額 1.8 萬億美元,派出各類勞務人員 850 萬人次。[13]2017 年,中國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 52.2 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 2.8 萬人,其中承包工程項下派出 22.2萬人,佔 42.5%;勞務合作項下派出 30 萬人,佔 57.5%。年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 97.9 萬人。[14]海外務工人員是國際移民組成部分。基於上述形勢,筆者中國國際移民發展趨勢有三個基本判斷。第一,中國海外投資和對外貿易增長導致中國國際移民持續增加;第二,海外工作和學習中國留學生人數持續增長;第三,於“一帶一路”拓展和產能合作提升,中國海外務工人員是中國國際移民組成部分。中國國際移民總趨勢是人數增加,分佈日益,類別日趨複雜。如何地保護中國國際移民人身、財物安全,成為一個課題。有認識到,中國國際移民面臨人身安全問題涉及公民家庭切身利益,這是國家海外利益。鑑於“海外利益是國境線外國家利益”[15],這一問題已成中國政府日益關注事項。

中國國際移民人數日增,該羣體面臨安全問題日益增多,是犯罪人或者被害人是中國公民犯罪案件頻發,集體遇害惡性事件不時出現。於相關事件發生境外,或是公海或他國領土(海),因而需要中國政府東道國協調開展救援工作。,治安惡化地區中國公民不測事件發生,危害。如非洲地區,南非治安情況年惡化,中國公民犯罪事件。 2004 年例:

1 月 11 日,來中國福建省林水夫婦約翰內斯堡市西羅町遭歹徒搶劫和槍擊,身受。

1 月 18 日,48 歲哈爾濱人王照義人槍殺,遺體聖丘苑高速公路找到。

5 月 14 日,來自福建三明僑胞陳雪明遭 4 名匪徒搶劫,身中數槍,傷勢。

6 月 22 日,中國公民莫義炎布里茨市家中兩名歹徒槍擊身亡。他女兒莫阿娟頸部受重傷。

6 月 23 日,中國公民林文彬去醫院看望莫阿娟後,回家路上遭綁架殺害。同日,中國公民林德海德班市回家路上槍殺。

7 月 16 日,上海女商人張亞麗距比勒陀利亞以東 150 公里威特班克市公寓家中遭兩名歹徒武裝搶劫,中彈身亡。其表弟王憲德身受。

8 月 21 日,山東商人韓振彬南非東北部姆普馬蘭加省遭當地歹徒搶劫,殺害。

8 月 27 日,到南非兩天廣東人李俊賢約翰內斯堡家中遭4名歹徒武裝搶劫,刀刺中頸部動脈,不幸身亡。

10 月 17 日,來中國上海和湖南單國星和李文生南非司法布隆方丹工業區內用餐時,突然遭到歹徒搶劫,兩人頭部中彈,不幸身亡。

11 月 11 日,中國公民李佳濱一家四口失蹤後,第一具遺體人發現。

11 月 25 日,約翰內斯堡經商中國公民湖南人李永妹發現遇害。[16]

其次,有惡性事件牽涉到國家行,其原因是中國海外投資行為觸動了某些人利益,此類事件應對。這裏列舉兩個分發生尼日爾和巴基斯坦安全事件。尼日爾盛產鈾礦,法國能源公司 阿 海 琺 集 團(AREVA) 一 控 制 着 該 國鈾礦,法國每三盞電燈有一盞是利用尼日爾鈾礦點亮。2006 年,三家中國公司與尼日爾簽訂合作協議,打破了法國壟斷局面。[17]2007 年 7 月 6 日, 中 國 核 工 業 集 團 公司下屬阿澤裏克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華尼日爾沙漠地區綁架。[18]綁架者 10 天后他交給了國際紅十字會,稱這是“警告那些這裏採礦中國人”。表面上,實施綁架者是“尼日爾人爭取正義運動”成員,但尼日爾總統指責阿海琺集團幕後黑手。[19]顯然,有關中國公民人身威脅防衞超出中國領事保護職能範圍。

2021 年 7 月發生巴基斯坦安全事件值得注意。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地處帕米爾高原達蘇水電站。於地形地貌複雜,這是巴基斯坦工程水電項目。但該項目建成後年發電量 120 億千瓦時,於巴基斯坦應迫在眉睫缺水和發電挑戰關,巴基斯坦總理認為它開啓社會濟發展時代。7 月14 日上午,一輛運載着中國工程師、測量員和機械人員出勤大巴車營地開往達蘇水電站施工現場,一個峽谷中發生爆炸,造成 13 人死亡,其中 9 名是中國人,另有 28名中國公民受傷。這起惡性事件中國海外企業敲響了警鐘。

,有些安全事件系意外事故,但直接關係中國公民生命安全或國家財產安全。如 2021 年 8 月 1 日,萬噸級中國貨輪“雄心”號颱風和機械故障中國駐菲律賓總領館領區東薩馬省附近海域觸礁擱,船艙破裂進水,船上 21 名船員生命受到威脅。總領館獲悉後,啓動應急機制,第一時間薩馬省、吉萬市政府通報有關情況,請菲律賓海岸警衞隊施急救助。協調和聯繫多個部門,菲律賓海警當晚派出救援船將 21 名船員安全轉移。當地疫情防控政策原因,船員直接登岸遇到問題,只能滯留在救援船上,食物和淡水一度。總領館繼續做當地政府各部門工作,市長協調,終於船員上岸,並中方要求安排條件酒店進行檢查及隔離。這樣,中國船員轉危安。8 月20 日,隔離後 21 名中國船員抵達菲律賓馬尼拉。中秋節前後,他們後回國同親人團聚。[20]此外,出境在外旅遊、訪友或經商中國國民日益成為需要着力保護對象。這些人雖然屬於國際移民,是事跨國活動中國公民。近年來,中國出國出境事商貿、投資、旅遊、留學、勞務跨國活動公民迅速增加,總人次每年遞增 10%以上,2010 年超過 5700 萬人次,2011 年達到7025 萬 人 次,2012 年 達 8318 萬 人 次。2014年,出國旅遊國人超過 1 億人次,2018 年 1.5 億人次,上年同期增長 14.7%。然而,安全問題隨之而來。僅 2017 年,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外使領館處理領事保護協助案件達 7 萬起,其中涉及我人員死亡案件超過 500 起,全年海外身亡中國公民高達 695 人。旅遊活動列為造成中國公民海外身亡四大“殺手”(指旅遊活動、交通安全、社會治安、工傷事故)之一。[21]

2018 年 3 月 8 日,中國外交部鄭重宣佈:領事保護工作打造海外體系道路上繼續前行,“外交部正在推進領事保護協助工作,兩會後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隨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協助工作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這是第一部海外公民和機構安全專門。它是自 2007 年中國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成立以來,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處理 50 萬起領事保護協助案件經驗和基礎上形成,目的是希望安全預警、預防宣傳、應急處置和機制建設方面摸索出一套做法,它公佈標誌“具有中國特色領事保護協助工作體系形成”[22]。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後,中國政府堅持保護人民安全為第一要務。2020 年 3 月 5 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表示,面突如其來疫情,中國政府堅決維護海外中國公民安全和權益。少數國家採取過度反應舉措,中國外交部世衞組織有關條例及其提出政策建議及時表明立場,並各國進行協商溝通,限度減少相關措施於中外正常人員和經貿往來造成影響。[23]

方面保護海外公民提供法律支撐外,中國政府保障機制建設上有所建樹。如中國公安機關國際警務合作從 20 世紀末做了程度探索。所謂“國際警務合作”,是指國家警察機關之間,本國法律或者參加國際公約,懲治國際性犯罪、維護國際社會秩序領域提供支援和協助配合一種執法行為。[24]目前,中國公安機關和外國警察機關警務合作主要有五種形式:國際刑警組織框架內開展多邊合作、周邊國家開展雙邊合作、完成聯合國維和警務、派遣警務聯絡官、派出工作組與華僑華人居住國警察機構聯合執法。這五種形式中涉及保護中國國際移民人身和財物安全主要是第四種和第五種。警務聯絡官身份是警察,聯絡官是中國公安部派駐境外中國警察,“是有着外交官身份警察,叫警察外交官”,中國駐當地使領館領導下,開展警務、執法方面協調工作。保護中國公民海外安全,截至 2018 年,中國公安部後美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土耳其、泰國、日本、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加拿大、法國、俄羅斯、南非、英國、韓國、巴基斯坦、菲律賓 31 個國家 36 個駐外使領館派駐了 62 名聯絡官。[25]同時,中國公安部後南非、安哥拉及印度尼西亞國家派出工作組,當地警察部門聯合執法。此外,中國政府積極其他國家進行其他形式警務合作,積極保護中國公民當地合法權益和生命安全。下面試舉中國政府南非和安哥拉保護中國公民兩個例子。

中國南非國際警務合作有三個方面值得稱道。第一,實行警務聯絡官制度。20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南非華僑華人生命財產受到威脅。2003 年,南非社會治安 亂,華人社區發生17起命案。 中國政府這一情況重視,派遣兩名警務聯絡官赴南非配合當地警方打擊華人社區犯罪活動。[26]第二,建立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南非華人中國駐南非大使館和南非政府溝通協商,於 2004 年 1 月成立南非警民合作中心衞。2014 年,警民合作中心並得到中國政府肯定,成為海外僑團一面旗幟。第三,聯合開展打擊跨國犯罪行動。2012 年 12 月,中國公安部與南非警察總局、移民局、司法憲法發展部及豪登省警察廳、誇祖魯—納塔爾省警察廳、德班市警察局執法部門進行交流溝通,合作打擊跨國犯罪達成共識。[27]中國公安機關南非警方合作,嚴厲打擊涉嫌侵害南非中國公民犯罪集團,遏止了相關犯罪活動。

中國政府與安哥拉國際警務合作取得了顯著。從 2010 年起,安華商中國犯罪分子綁架作案達 20 餘起。2011 年,中國人綁架案達 14 起,各類暴力犯罪造成 8 人、5 人死亡。2012 年,僅第一季度發生持槍搶劫案 9 起、綁架案 3 起。2012 年 4 月 25 日,中國公安部與安哥拉內政部簽署了《關於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合作協議》。當年 5 月,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帶領小組秘密前往安哥拉,對侵害中國公民權益犯罪情況進行調查,查知侵害中國公民權益案件達 57 起。隨後,中方派出警力與安哥拉警方合作, 37 天偵破,聯手摧毀危害旅居安哥拉中國公民犯罪團夥 12 個,破獲重特大刑事案件 48 起,解救中國公民 14 名,並於同年 8 月 25 日 37 名涉嫌侵害中國公民(包括綁架、搶劫、敲詐勒索、拐騙婦女賣淫)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國。[28]

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中國公民帶來了走出國門走向國際。與此同時,中國國際移民安全保護人數激增而大增,並受到距離、語言、文化(價值觀、習俗)、法律(東道國法律國際法)多方因素制約。同時,此類安全保護處理國籍國與東道國、市場主體國家主體安全供給上權利和義務分配。[30]基於這一形勢,有關保護建議應該是多方面。中國公民而言,應該熟悉東道國語言文化以及社會習俗,同時嚴格中國政府發佈《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中國公民尋求領事保護協助知》《領區內中國公民尋求領事保護協助問題》政策説和關附件以及東道國政府相關政策行事,做好各種應急準備。下面,主要中國政府提出兩點相關建議。

,儘公佈關法律外,應多主體參與海外公民風險治理與安全保護機制。所謂“多主體”包括政府、基層、公民、市場力量和公民組織及外方因素;所謂“機制”是信息收集到信息公佈和防、溝通和保護一系列環節。這些已有相關論述。[31]其中,應重點強調是涉外警務官員系統培養。這主要指針目標國語言、文化習俗和基本法律進行系統教育。近年來,中國海外利益保護行動中,安哥拉、意大利、法國、菲律賓、肯尼亞、美國國警方語言溝通、生活習慣、法律文化上差異,不能配合中國警方。例如,到歐洲旅遊中國遊客增加,中國人成為暴力事件受害者,但他們語言障礙原因不願報案,助長了外國犯罪分子氣焰。中國警察出現大大打擊了犯罪者。[32]安哥拉涉黑中國團夥當地中國公民實施搶劫、綁架、敲詐勒索、拐騙婦女賣淫犯罪活動。當地警方抓到中國籍犯罪嫌疑人後,嫌疑人講中文表示自己懂葡萄牙語,安哥拉警方找到中國籍翻譯錄取口供,導致無法獨立偵破案件。而中國警方配合下,相關案件得到破獲。[33],中國駐外警務官東道國警方配合下,吉爾吉斯斯坦、菲律賓、美國、韓國、俄羅斯、阿富汗、南非、安哥拉國,完成了當地中國公民安保任務。

【作者簡介】李安山,電子科技大學協議教授、北京大學榮休教授。本文部分資料來論文《中國國際移民安全保護:責任提升與外延》(《公安學研究》2018 年第 1 卷第 5 期),説。

1  A.Zolberg,A.Suhrke,S.Aguayo.EscapefromViolence[M].Oxford:OxfordUniversity,1989;  S.   Lischer.Dangerous  Sanctuaries[M].   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6.   中國學者近期研究,參見:章雅荻 . 國際移民問題移民研究現狀及趨勢[M]// 餘瀟楓,羅中樞 . 非傳統安全藍皮書:中國非傳統安全研究報告(2016—2017).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190-204.

[2]李明歡 . 國際移民定義類別——兼論中國移民問題[J].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9(2).

[3] 張秀明 .21 世紀以來華僑華人中國關係變化[M]// 賈益民 . 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5).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5;張秀明,密素 . 國際移民發展及其特點——兼析國際移民華僑華人概念[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4(3).

[4] 張紅 . 推動“大僑務”,佈置“格局”[N].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4-11(12).

[6] 吳前進 . 國家關係中華僑華人華族[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5-18.

【導讀】4月2日,成立整整三年國家移民管理局,正式啓隊旗和標誌。這一低調發佈消息,引發輿論猜測:中國移民政策即迎來大動作嗎?截至目前,中國境內外國居民不到80萬人,而美國蓋洛普調查公司數據,全球有900萬人希望移民中國。去年《外國人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一度引發輿論強震,外籍人口“超國民待遇”問題成為眾矢之。什麼移民政策改革會引發國內如此爭議?如何應這些爭議背後急需解決社會和文化問題?

本文指出,客觀而言,《永居條例》修訂是中國移民體制一環,人們直觀印象,它不是賦予外國人多特權或不加區分地大量引進外籍居民,而是希望吸引國外高端人才。它之所以引發爭議,其實反映了社會經濟劇變下中國人身份。如今,中國開始移民輸出國轉為遷入國,移民體制定型。當下移民政策,非移民類簽證管理鬆,對移民類簽證管理則嚴格——“中國綠卡”青睞高端人才和大額投資者。未來,中國國家移民體制建設不能只基於經濟理性,需要納入文化考量。

本文原載《文化縱橫》2021年第2期,原題《開放轉型背景下中國移民政策與身份》。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思考。

世界現代史上,中國是主要移民來源國之一,向外遷移移民數量。聯合國人口司估算,2019年我國境內(指我國海關關境以內,包含港澳台地區)移居到境外人口數量達1073萬人,包括生活香港和澳門257萬人。中國經濟增長和外交流增多,最近二十年國內外籍人口數量持續上升。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表明,居住我國境內外籍人口達到59.4萬人。另聯合國人口司估算,我國境內外籍居民2000年49.2萬人增長到2019年72萬人,2010年存量增長了21%。

如何解釋這一變化?美國地理學家澤林斯基(Wilbur Zelinsky)“流動轉型論”角度看,一個國家其現代化初始階段於發展水平,發達國家存在收入差距,因此其人口地遷移到其他國家,只有少量外籍人口遷入。經濟增長,該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列,一些僑民選擇迴流,國內市場會吸引一批外國勞工,遷出和遷入人口達到。這個國家進入收入階段,經濟政治,外遷人口減少,移民人口相應增多,該國人口呈現遷入狀態。

中國目前正在開始移民輸出國向遷入國轉型。2015年2017年,美國蓋洛普調查公司一項全球範圍民意調查結果表明,全球有900萬人希望移民到中國。但假如全球潛移民可以實現他們遷移願望,中國人口將下降5%,受過高等教育人口將下降15%,年人下降8%。潛在移民分佈稱性,意味着中國一段時間內處於人口遷出的狀態。

因此,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是世界輸出移民主要大國,同時多外籍人口遷入中國,這是符合當前發展階段現象。然而,目前我國境內外國居民不到80萬人,於擁有14億人口大國而言,百萬量級外籍人口其國際地位是相稱。即使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傳統移民國家相比,聯合國人口司估算,是人口大國印度2019年生活着515萬外籍移民。日本和韓國發展水平於中國,但兩國吸收外來移民於發展階段歐洲國家,移民政策保守。即便如此,日本外國居民有250萬人多,5000萬人口韓國居住着116萬外國人。

像國際貿易和投資,各國之間人員程度上出於互通有無需要。發達國家歡迎來中國高技能人才,發展中國家中國外出務工人員開放了勞動力市場,中國希望招攬海外企業家、商人、專家和職員,服務於增長國內經濟和國際貿易。目前來華外國人主要包括四類羣體:留學生、外資企業員工、普通商務工人員和服各類機構外國專家,另外有少量難民和非法移民。處於流動轉型期中國有建立自己移民體制,並國家發展需要不時調整移民政策。

坊間一度熱議外國人居留條例,當前中國移民體制中一環。《外國人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出台,表明了中國移民政策進行相應調整和完善,適應客觀環境和發展需求變化。什麼移民政策改革會引發國內如此輿論爭議?如何應這些爭議背後急需解決社會、文化建設問題?這些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問題。

我國移民制度已有十多年探索發展歷程。法律意義上,移民是指獲得遷入國居留資格外籍人口,因為美國移民類簽證綠色,這種居資格俗稱“綠卡”。2004年出台《外國人中國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可視中國第一部移民法規(以下簡稱《辦法》),因為申請人要求甚,此後十年間有五千多人獲得了“中國綠卡”。

延伸閱讀…

非法外國移民在中國的現狀、癥結與對策

李安山:中國國際移民安全問題芻議

2016年,公安部發佈《<外國人居留管理條例(草案)>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説明裏指出,草案於符合規定申請者“條件鬆,手續,充分體現優待”。可能因為後準備成立國家移民管理局,永居草案成為正式法律。直到四年後2020年2月底,司法部公佈《外國人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意見稿)突出了業移民和投資移民規定,準備高端人才和投資者開設綠卡通道。

《條例》意見稿發佈是中國國際人才競爭中舉措。最近二十年,大多數發達國家移民政策趨於高技術移民開放國門,信息產業和醫療衞生領域職業人士受到歡迎。2015年,四成多聯合國會員國和三分之二經合組織會員國致力於提高技術移民數量,巴西、馬來西亞和土耳其新興經濟體仿效發達國家技術移民政策。這類政策不僅緩解本國出現人才,應對或想象中“人才戰爭”。

華外籍人才出入境,了吸引高端人才定居,中央政府確實有修訂關於居留法規。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外國人居留服務管理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宣稱,“外國人居留制度是吸引和服國人來華創業投資、工作生活手段”。《意見》這樣解釋了制定永居條件原因:“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人才競爭加劇,迫切需要積極主動、開放自信、活務態度,創造對外開放環境。”

《意見》政策導向下,《條例》意見稿鬆動了之前嚴格規定,降低了獲得居資格門檻,並且開設了其他綠卡通道。不過,規定於美國業類移民標準。美國基於職業技能綠卡項目包括高中低三類,其中第三類要求具有本科學位,勞工行業中非技術工人有機會獲得綠卡。而我國《條例》意見稿,中國境內外籍員工是學歷條件區分居資格:如果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國際知名高校畢業,中國境內工作滿三年;如果沒有優質學歷背景,其工資收入不得於當地職工工資三六倍,並且中國實際居留累計於四年(依行業和區域而定)。《條例》意見稿申請者選擇性介於美國第一和第二類綠卡項目之間,或英國五級就業移民體系中第一和第二層級之間。

如果此《條例》得以實施,有多少符合條件華外國人可以申請“中國綠卡”呢?2018年,美國政府申請就業移民第一類和第二類八萬人發放了綠卡。考慮到美國是全球人才聚集地,中國可能超出此數。2010年,有一成華外籍居民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設後來這一比例保持不變,此推算2019年有7.2萬外籍人口擁有高級學位。如果他們中四分之一符合《條例》要求——這是個估計,有條件申請“中國綠卡”華外國人不到兩萬人。如果我們設其中三分之一有意申請“中國綠卡”,申請者規模只有6000人左右。中國全球人才移民吸引力總體來説不如美國,移民門檻設置得,因而可能達到吸引大批外籍人才來華定居目標。

有些國人擔心,獲得永居權外國人會他們家屬辦理永居身份,拖家帶口地遷入中國,導致外來人口激增。《條例》第十七條針基於家庭團聚移民申請,規定只有配偶、未成年子女和年老雙親才可以獲得永居權,配偶婚後伴侶中國生活五年,每年實際居留累計於九個月。而美國家屬移民範圍可以擴大到成年子女,對配偶居住年限沒有要求。即使大批外國人試圖通過這些渠道擠入中國,《條例》意見稿第七條也已設置了總量控制安全閥:“國家建立外國人居留政策定期評估調整機制。時,經國務院批准,外國人居留資格實行定額審批制度。”

考慮到中國擴大來華留學生規模,對短期外籍勞工沒有配額限制,而《條例》意見稿只是鬆動了之前政策,中央政府準備開通外籍人口移民通道。然而,《條例》意見稿遭遇了決策者意想不到輿論風潮。意見稿發佈後,質疑批評之聲不絕於耳,近年出台國內法規中實屬。

相當數量批評聲集中外籍人口“超國民待遇”上。華東理工大學黃玉琴領導調研團隊通過問卷調查發現,57%受訪者認為華外國人享受了超國民待遇,體現獎學金、醫療和政府部門服務方面,只有5%人認為外國人中國待遇比本國居民。此外,相當數量外籍人口居住京滬一線城市,如果他們有權居留,會讓渴望落户到大城市中國公民感到不公。加上外籍移民於不受計劃生育限制,造成外國人擁有特權印象。最具爭議是,一些申請者原本是中國人,後來通過移民成了“外國人”,其子女外籍身份進入國內名校,這一現象了那些享受不到一線城市教育資源外地户籍人員。

與以上種種擔憂預想,《條例》修訂實際上並沒有賦予外國人多特權,或帶來大量外籍居民。一方面,《條例》意見稿設定標準,沒有多少外國人有資格申請“中國綠卡”;另一方面,於歐美國家,於中國這樣人口大國,外籍居民其人口規模、族羣結構和主流文化會產生全局性影響。然而,於大多數外國人往往聚居於中國各大城市地帶,並形成了一些僑民聚居區,如北京韓國城、上海日僑區和浙江義烏“中東人一條街”。這些地區,各種膚色外國居民成為一道顯著城市景觀,國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他們誤以大量外籍人口居住我國。

早在19世紀中後期,中國進入西方列強主導國際體系,自視中心天朝帝國轉變位於邊緣民族國家,這種國際地位變化引發羣體性身份危機,使當時知識人士對其他種族產生防禦性應激反應。今天,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和國際地位上升,這種身份出現了變化。雖然當今中國於積貧積弱晚清,但處於變動期社會產生身份和:何謂“中國”?中國西方關係如何?中國何處發展?如何參與全球治理?這些問題思想界和民間地爭論着,形成了集體性身份和,並投射到種族意識中。

總體而言,中國公眾並排斥外國移民。黃玉琴團隊調查結果,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外國人來華居住有利於中國發展,來華外國人了文化生活,促進了中國世界溝通。對《條例》意見稿謾罵聲可能來自遭遇身份危機中國公民羣體,他們現實生活中接觸過外國人,卻藉此發泄了自己情緒。《條例》意見稿引發批評浪潮,其説針是期政策效果,不如説多反映了一些中國公民中國發展變化感。

美國移民國家政策沿革可以追溯到18世紀,其他發達國家移民政策有上百年歷史。這些國家移民體制,服務於多方面戰略考慮和價值訴求,擁有多種獲得居資格通道,如美國移民類簽證有家庭移民、就業移民、難民和多元項目四大類。相比之下,中國移民體制形成之中,政策目標一,主要服務於國家層面人力資源和招商引資。
中國當前移民體制具有看似矛盾兩種特徵。一方面,中國於非移民類簽證管理鬆。例如,短期工作簽證(Z字簽證)並無總量控制。《外國人中國就業管理規定》要求用人單位聘用外國勞工崗位“國內暫缺人選”,支付工資“不得於當地工資標準”。這些原則上規定並不能地保護國內人才工作機會。此,中國移民管理部門可以學習美國國做法,通過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外國員工於當地類似職業通行工資標準(prevailing wage)薪酬進行勞動力市場測試,降低外來勞動力本地勞動力市場衝擊。
另一方面,中國移民類簽證管理嚴格,只有高端人才和大額投資者能夠地獲得“中國綠卡”。參與國際人才競爭,《條例》意見稿放鬆了卡准入標準。如美國政治學家福山所言,中國治理體制具有“國家”特性,這一特性體現中國當前人才戰略中。相比於其他國家,中國引進人才政策具有高度組織性和計劃性,政府不僅界定了人才標準,決定着人才待遇。
然而,這種服務於人才戰略移民體制可能會產生兩大問題。一是國家人才標準體現市場需求,那些潛在人才留在國內。今天馬斯克成為美國新一代移民企業家代表,可他當年美創辦企業時,拿到碩士學位。中國現行移民政策尺度,成名人才可以獲得永居身份,而馬斯克這類潛在天才,前可能離開中國。
二是基於人才戰略移民政策強調國際通用“”,而非文化“人”。人才確實是一種生產要素,可他們是生產要素。瑞士作家弗裏施(Max Frisch)説:“我們想要勞工,來是人。”外籍勞工出於經濟目的來華,服務於中國經濟,可人種和文化意義上於中國人。移民意味着某些外國人成為中國社會成員,同時可能導致族羣、文化和政策層面摩擦衝突。放鬆卡申請標後,華移民數量增長,這個問題會變得。皮膚或黑皮膚“老外”可否融入中國文化社羣,建設這個社會?

一些獲得中國永居資格外國人正在促使我們探索答案。例如美國籃球運動員馬布裏,他來到中國時33歲,並拿到了“中國綠卡”。儘管基本會講漢語,但他掌握中文詞彙包括“一起”和“哥們兒”。他籃球看作中國隊友和球迷奮鬥事業,因此他地接受了,馬布裏話來説:“他們(中國人)拿我自己人。”有意思是,作為一名美國黑人籃球運動員,馬布裏能夠中國人看成自己人,不是因為他符合中國“文化標準”,而是因為有他效力北京球隊獲得了全國聯賽冠軍,而他得到國人認可籃球技藝屬於一項來自西方體育運動。
馬布裏案例我們提供了超越經濟理性,探討外籍移民中國文化特性關係可能。中國歷史上王朝歡迎周邊國家人民移居,並以開放心態任用了他們當中人才。例如,唐朝制定了外國人法律,稱外籍人口為“化外人”,即中華文明教化之外人民。然而,中國工業革命以來向外擴張,像那些有殖民經驗歐洲國家願意接受異族成員。慮及拉美移民大量湧入美國,亨廷頓《我們是誰》一書中探討了美國國民品性,指出清教徒殖民者塑造主流文化受到了外來文化威脅。無論絕對數量是比例來説,中國面臨移民問題不及美國,可移民政策及有關輿論觸及了文化價值深層問題,迫使政治家和學者們思考“何謂中國人”。
中國移民來源國向目的國轉型,外國人會來到這塊國土上生活。中國外籍移民有選擇地打開大門,不僅能夠任用技藝高超人才,宜於吸收異域文化養分。同時,中國將面對更複雜和多元人口構成,以及可能產生文化衝突和身份政治。國家移民體制建設不能只基於經濟理性,需要納入文化考量。移民成為我們一部分,而我們因此地認識自身。
本文原載《文化縱橫》2021年第2期,原標題《開放轉型背景下中國移民政策與身份》。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

非法移民,稱偷渡客、黑民、無證移民[注 1][1],指非本國公民而通過非法或逾期居留方式跨越邊境“移民”。美國、澳洲、加拿大移民國家,“無證移民”泛指一個人不具備所在居留國法律允許前提下居住,生活以及工作,當地接受教育,既包括那些非法渠道進入發達國家偷渡客,包括那些合法渠道進入發達國家,超過可停留時間後沒有返回原本居住國家人。

非法移民衍生許多社會問題。如經濟、社會福利、教育、犯罪、公共福利、保險、人權。如果某個“移民”通過各種渠道(比如,非法居留期間獲得所在國大赦)獲得所在國合法居留權,稱為“洗白”。

偷渡者會選擇地區作為目的地,但有選擇偷渡去戰亂國家謀生。偷渡者達到目的地要冒危險,例如途中缺乏生存必需品、可能受到邊境士兵射殺。

來説,一些開發國家和地區,一些黑民不僅是來開發中國家,比如像澳大利亞有許多黑民來美國。開發國家如英國黑民,他們學生簽證後開始留在當地工作,並沒有申請任何形式其他合法簽證[2]。

他們事低下工作,收入本地人,但這低收入他們本國收入要很多。男性多數事苦力工作,有手藝技能人自己手工藝品非法擺賣來謀生,部分人謀生而選擇偷盜或搶劫,有同鄉組成社會團體。女性多是事性工作。

延伸閱讀…

開放轉型背景下的中國移民政策與身份焦慮

非法移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現在有國家能給予非法移民一個合法身分,比如西班牙工商非法移民檢舉僱主可獲身份。某些君主制國家君主登基,或共和國國家慶典時,有可能大赦,使得非法移民獲得合法身份。

第一類非法移民大多付出一筆金額來,他們目的是為了賺錢,有因為無法回家而選擇留下。第二類非法移民多是因為所在地生活所吸引而滯留下來。

一些本國人認為非法移民是國家文化思想威脅,因為他們提高犯罪率、佔用公共設施、增加政府支出沒繳税或是只有少部分人繳税、以及成為廉價勞動力衝擊本地人就業。於本國人來説,於自己繳税,隨著非法移民人數增加,自己能得到社會福利稀釋而遞減,若非法移民男性主、對治安——是婦女安全影響會。

於發展中國家或地區,非法移民經濟可能有貢獻。於他們多數事最下層工作,減少了本國人傷亡率,以及工作效率,使某些國家能迅速發展。但是非法移民因為沒有合法身分,大多社會福利他們不能享用。於害怕遣返或判刑,即使發生事故,願報警。某些僱主利用非法移民這種心理,刻意剝削他們。非法移民因為沒有身分,所以政府追蹤管理。地政府解決方法是入籍或遣返。

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採取措施實現貿易自由化,從而實現全球化處。但是,國內市場開放可能導致大量農業或非技術工人流離失所,他們有可能通過非法移民尋求就業和質量生活。

發展中國家階層或缺乏企圖非法越境所需資源。於本國貧窮持續,而其他國家擁有就業機會,經濟因素因而促使非法移民非法越境維持生計。[3]

部分國家及其地區人口密度過,政府資產平分到領白領階級收入於發達國家工資水平。

部分非法移民尋求居住於他國親人一起生活,例如其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員。[5][6][7]

合法居民或入籍公民可申請家庭團聚簽證,其家庭成員合法帶入目的地國,但這些簽證可能有數量限制,並受年度配額限制。這或會導致家庭成員團聚而非法入境。學者Douglas Massey通過研究墨西哥移民模式,發現如果一名或多名家庭成員合法或非法居住美國,那麼他們非法移民到美國可能性會大大增加。[8]

一些偷渡客會通過非法國境方式進出邊界,此類方法於美墨邊界,墨西哥大量湧入美國非法移民美墨邊界圍欄修築起來原因。這方法歷史上例子有逃港以及柏林牆修建之前大批居住於東柏林東德民眾嘗試東柏林偷渡西柏林現象。此外,有一些偷渡客會選擇藏身於飛機起落架中,儘管這種方法危險性,有可能高空缺氧或飛機準備降落時因起落架放下而喪命[9],但有數案例[10]。

許多無證移民是最初合法到達一國,逾期居留(逾期簽證)。[11][12]例如,加拿大估計有200,000名非法移民中大多數是難民申請者,他們難民申請拒絕但驅逐出境。[13]

部分人透過婚姻,即一對並非關係夫婦粹了移民優勢而締結婚姻。結婚原因是獲得移民(即移民欺詐)[14][15]、配偶一方或雙方居住權、工作權或公民權,或其他利益。

一些人會聲稱自己是持政見者、分離主義者或新興宗教信徒並遭受迫害,並以此申請政治庇護。美國政府於2018年限制了此類行為。[16]

美國是偷渡熱門地點,境內非法移民現時有1100萬人。[17]自1980年代後期,大量來自墨西哥移民湧入美國,包括合法移民及非法移民,超過一半非法移民來自墨西哥。當中加利福尼亞州有逾250萬非法移民。非法移民問題,1990年代後成美國社會主要議題。 美國社會、經濟發達,各州之間設任何邊境,所以歷來非法移民(因為政治目的及難民除外)到達後,於美國中下階層勞工權益及人身安全造成影響,會讓族裔合法移民受到公平對待,而非法移民無法享有與合法移民相應社會福利。

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1年3月公佈消息,因謀殺罪而美國監獄服刑非法移民和外籍人,達到2.5萬。移民研究中心2015年9月數據,62%非法移民主家庭,美國享受到某種形式現金或非現金福利計劃,如食品券或住房補貼項目。移民研究中心2015年9月消息,《華盛頓審查員》2015年7月1日報導,近100萬非法移民,其中包括20萬有犯罪前科者,被判驅逐出境後,美國居留。[18]

唐納·川普參與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初選期間,以及獲得提名後,其競選主張積極反對非法移民,提出要遣返來自墨西哥非法移民外,他提出美墨邊境興建隔離牆。有關主張受到爭議,指涉排外和歧視拉丁裔及來自墨西哥移民。而民主黨則主張通過移民改革給予非法移民合法身份。2021年10月28日《華爾街日報》報導,喬·拜登政府考慮特朗普政府拘留期間遭受家庭分離非法移民給予每人45萬美元賠償,而有些家庭可獲得100萬美元賠償。[19][20]

2000年,港入境英國貨櫃卡車上發現58名中國偷渡客遺體,2004年,23名非法勞工英格蘭西北部莫克姆灣拾貝時海潮中喪生。自此後,英國政府收緊了非法移民政策,頒佈了工頭執照法。[21]

2022年,英國政府提出盧旺達庇護計劃, 英國認定非法移民人士,安置到盧旺達,進行辦理、庇護和安置,引起部分人士爭議,並歐洲人權法庭叫停。

2003年8月28日,馬來西亞馬哈迪·莫哈末古晉表示,馬來西亞和印尼進行全面合作,應對印尼進入馬來西亞非法移民[22][23]。

2021年3月6日,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Facebook指出,馬來西亞正面對非法移民偷渡入境問題,偷渡者不惜支付一個人頭1萬令吉費用,通過中間人安排使用水路進入馬來西亞,一些是全家大小一起偷渡到這裏落地生根[24]。

Click to expand Image

喀什地區維族居民中國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雕像下小憩,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7年3月23日。

 

© 2017 路透社/Thomas Peter

但“愛國主義”熱忱──許多人稱受其激發而參與抗爭──並非事實全貌。他們政治觀點中國官方立場有所杆格,加拿大華人移民顯然感到有口難言。

過去八個月,撰寫人權觀察有關中國政府海外侵犯人權報告,我採訪了數十位背景加拿大華人移民。許多人表示十分恐懼中國政府,雖然他們中國人權問題感到憤怒,但他們公然評論,以免影響自己職涯、商機和返鄉機會,或牽累留在中國家人。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一名學生告訴我,她在校內出席一場中國環境問題討論會,但她講者提問,因為害怕現場有中國特務監視。幾位受訪者都説,他們選擇參與加拿大紀念六四屠殺活動,因為他們擔心有中國特務場。多倫多一名記者説,七年前中國警方騷擾她中國父母以來,她停止撰寫批評中國政府報導。卑詩省一名商人約定時間前一個時突然取消受訪,因為他確定我意圖,懷疑我是中國政府派來。

我受訪者感到恐懼是有道理。儘管中國政府宣稱保障言論,但當局海外騷擾人士,禁止其入境中國,其入境後加以逮捕,他們國外綁架回國,或騷擾、拘押其國內親屬。2002年,中國特務越南綁架定居加拿大民運人士王炳章,他帶回中國判處無期徒刑。中國警方騷擾加拿大人權活動者林耶凡中國家屬,禁止他們出國旅遊,並威脅要“像文化大革命時”批鬥他們。

多時候,中國當局採取難察覺方式,制裁直言不諱海外華人。中國官員要求企業撤銷廣告懲罰批判性海外華文報紙,或施壓華文媒體業者迫使其記者及專欄作家撤下冒犯中國政府文章。北京既能脅迫加拿大航空、奔馳汽車國際商業巨頭遵守中國台灣和西藏政治立場,中國移民經營中小企業影響力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