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老人福利好嗎】在新加坡 |一位65歲單身老人一個月要多少錢才能不愁吃 |老有所為 |

新加坡這個全球生活成本城市裡,大家有沒有想過,一位年65歲新加坡單身老人一個月需要多少錢才能不愁吃不愁穿呢?

新加坡65歲單身老人每月基本開銷需1379元,你夠錢嗎?

人看來,新加坡國家明信片是長這樣:

但於那些每天生活線上掙扎求存老人來説,新加坡一面可能這樣:

新加坡這個全球生活成本城市裡,大家有沒有想過,一位年65歲新加坡單身老人一個月需要多少錢才能不愁吃不愁穿呢?

看到這個數字,螞蟻心震了一下。

最近滑手機看新聞,看到《聯合報》、《海峽時報》各大媒體報導這個數字,眼睛擦了兩遍,確定自己沒有看錯。現在65歲單身老人需要1379元,那等到紅螞蟻這樣中年單身人士老了後,通貨膨脹知道會有多?沒有個3000元,退休後休想有好日子過。

新加坡政府制定貧窮線或基本工資,本地學者第一次端出這個數字,終於讓大家對退休後基本生活費有了一個感覺,但同時引發多疑慮。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黃國和領導研究團隊得出調查結論,受訪者,這1379元不只是應付基本開支,它可以讓老人「享受有素質且獨立自主生活,包括社交活動」開銷。

調查對象共103人,受訪者包括居住各種住屋類型國人,超過半數年齡65歲及以上。研究團隊採納研究方法是沿用英國「收入標準」(minimun income standards)做法,英國過去10年定期展開研究來瞭解類型家庭所需預算。

報導,研究團隊小組討論形式瞭解他們設想兩房式組屋居民所需要生活必需品服務,包括衣食休閒方面,整理一份達致各受訪者共識必需品後,推算出他們每月所需預算。

這一份衣食住行之外,還包括宗教及文化方面社交活動。例如,54.01新幣(台幣1259元)列入每星期休閒和娛樂開支,可以節日買點禮品或新衣以及旅遊,這是筆開支。

第二大筆開支是食物和含酒精飲料,後依序是房子,小販中心外食、公共交通和個人保養費用。

不能讓老人過得寒酸,大家一起地去,個人保養方面包括了除汗劑,理頭髮和配眼鏡開支。報告説,

「受訪者,汗劑是,自己香香的,讓別人聞到香香的,這。」

所以説,1379元生活費不是掙扎求存「基本生活費」。雖然説上是三餐温飽「活命錢」,但可以形容為生活得有「體面錢」吧,和沾上邊,不能沒面子。

但是呢,新加坡我們説,「能死不能病」,老人怕生病,這筆1379元沒有慢性疾病醫藥費算內,否則多加好百元。

一個65歲以上老人每月需要1379元,有配偶要多加1000元左右,2351元才夠55歲64歲獨居者要用上1721元。

單身,誰會變,你準備好了嗎?

警察穿褲年代,兩毛錢像牛車輪那樣大。現在1379元、1721元、2351元雖然不是什麼天文數字,但不是數目,新加坡有多少老人能每月撥出這些「體面錢」呢?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學者報告沒有出答案。

據《聯合報》報導,人力部長楊莉明今年2月國會説,去年12月領取退休入息公積金會員中,入息金額不到500元者佔74%。

65歲69歲會員,退休入息只有450元; 70歲79歲290元,80-87歲,拿220元。

個1221元啊,錢不夠。

,相信大多數人是懂得做財務規劃,年時工作邊儲蓄,不是想著退休後靠那「雞碎咁多」(很少)幾百塊公積金入息過活,加上一些政府津貼和援助措施,勉強能湊合吧。如果有Uncle,Auntie,Ah Gong(阿公),Ah Ma(阿媽)只想著靠公積金入息過下半輩子,那麻煩可大了,後果這三個:

1,阿公阿嫲罵公積金制度「騙人」

我公積金儲蓄是不夠我退休後生活!如果你認為足夠話,那你應該這刻起換換腦袋了。

公積金制度「騙人」這個説法。新加坡不是一個「福利國」,公積金不是什麼老人福利安排,這個制性儲蓄計劃體現是新加坡特色家長式,未雨綢繆式治國作風。

錢,你存,否則年老病痛找政府求助,它吃不消。法理上,那些錢是自己,但怎麼,每個月提多少,「家長」決定。況且,這個儲蓄只是個儲蓄,它用途擴大買房子,付醫藥費,教育費,投資,買保險。後剩多少,自己得算一下。

2,公積金指定退休存款額一路走高

既然老人生活開支需求超出基本存款(Basic Retirement Sum)所能提供入息,加上通貨膨脹及生活費上漲,公積金指定退休存款一路走高。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政府「靠北」沒有用。

學者報告指出,2013年達55歲公積金會員當中,只有55%會員公積金存款達到基本存款指定數額。這意味著,有一半會員退休後,每月入息於800元,這離1379元水平遠著呢。

亞洲發達國家日本,有30%司機年齡超過65歲,他們頂着一頭髮,奔波東京大街小巷。

如果你問他們在家休息?好面子日本老人大都會答:“閒不住,喜歡上班感覺。在家待着沒事做,生病。”

體面回答背後是日本養老金現實。靠政府強制繳納“國民年金”,維持工作時生活水平,日本退休金替代64%,於國際上70%標準。

“花園國家”新加坡,你一下飛機會看到機場裏有髮蒼蒼保潔員。走出機場後會發現飯店裏有很多年過六旬服務員。

新加坡年輕人此充滿怨言,彷彿看到了自己老了後模樣。他們想不通:號稱“發達國家”新加坡,為何有一半老人要工作?

李光耀活着時候,解釋過這個問題,他斬釘截鐵地説:“歐美國家高福利模式不可持續。一個國家無論多麼富有,可能挑起高福利養老重擔。你們可以觀察歐美的養老制度,兩代人後會出問題。”

新加坡養老政策可以概括為“有勞才有食”,養老金替代率日本持平65%。

韓國、中國香港發達經濟體65歲以上老人,參加工作比例超過30%。

為何亞洲老人“退而難休”?他們像歐美國家工人,退休後養老金,足以維持體面生活。養老金人可以環遊世界。

無論亞洲國家發展到何種發達程度,本質上是“後發國家”。日韓歐美發達國家承接了他們轉移出來產業後,進入了工業化時期,躋身發達國家。

歐美向日韓轉移產業,是瞭解決製造業“後遺症”。製造業會污染環境並造成勞資矛盾。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國家工人運動風起雲湧:英國超級罷工、法國“五月風暴”、意大利“紅色旅”、美國“人民權”運動,歐美國家攪了個天翻地覆。

於是,他們決定製造業轉移出去,勞資矛盾轉移了出去。

歐美國家升級成了金融國家,通過投資,讓承接製造業轉移濟體他們打工。

日本是歐美的第一代打工仔,“亞洲四小龍”是第二代打工仔,中國是第三代打工仔。

目前,世界分工是:歐美處於頂層,利用金融控制世界;中日韓製造業國家處於第二層,負責生產廉價商品供歐美人消費;其他國家處於第三層,向前兩個階層提供原材料和旅遊服務。

“歐美負責消費,日韓負責製造”模式,反映養老上走出了兩條路。

製造業要求發展大城市,搞規模經濟,工廠、技術進,產能,產品競爭力。

製造業發達國家有“大城市病”。原因於工廠需要招工,技術需要大學研究,這些離不開大城市。某種意義上來説,可以拿一個國家城市化率來衡量工業發達程度。

人羣高度集中於大城市後,大學、醫院公共資源進一步大城市集中,肯定會造成房價、物價問題。

韓國首爾、日本東京、中國香港,人均收入,但消費,居民收入物價上漲速度,,導致退休後休息。

歐美去工業化後,走上了一條“反城市化”道路。

如倫敦、紐約周圍有大量衞星城,這些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備,物價,老人可以城鎮中得到90%所需。每週開車進一次城夠了,大部分時間住城鎮中。

高福利養老制度維繫情況下,歐美國家開始通過“反城市化”思路,解決養老問題,降低老人開銷,使退休金替代率提高。

歐美國家養老金替代率普遍80%以上,不用繼續工作了。

我國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工業化成長起來有京津冀、大長三角、大灣區三個超級城市羣。三大城市羣國10%土地,創造了50%GDP。

這個問題我21年前剛來新加坡時候開始思考,然後,階段我這一問題會理解,這裏記述一下,供大家參考。

20年前:沒有沒有,新加坡老人

20年前,我到新加坡時候,這一現象是這麼想:

延伸閱讀…

新加坡成功老化政策:老有所為、老有所醫-《新加坡樂齡學習》

在新加坡,一位65歲單身老人一個月要多少錢才能不愁吃 …

大陸老人相比話,明明大陸老人好不好?大陸會有乞丐(註意,我是説20年前!!!),新加坡是沒有乞丐,老人可以找到工作,不用擔心餓死,不用去乞討。

10年前:鼓勵工作,發揮餘

隨我瞭解新加坡社會、接觸了李光耀治國理念後;我認為,新加坡有很多老年人工作,根源於李光耀拿自己要求來要求公民。

李光耀自己是一個工作狂,他追求為新加坡工作到死,他説,就算他死了,新加坡若出現問題,他要掀起棺材板,起來繼續新加坡奮戰!

李光耀2015年去世時候,新加坡是再現了“十裏街送總理”:

LKY説要工作,那麼加勁工作吧~,是需要有所,?

老年人看著兒女成長,自己找工作,有個寄託,是?做老年人,應該是做《實習生》裏面羅伯·德尼羅那樣繼續工作!

所以,新加坡有很多老年人工作,應該是因為政府、社會鼓勵,加上他們有工作主觀意願,李光耀學習,老年人發揮餘,這嘛?

大部分工作新加坡老年人,他們選擇出來工作時候應該是,這肯定不是;相反,很可能是。

netflix今年出的紀錄片《街頭》,其中講述新加坡一集採訪了87歲,但堅持開檔賣雲吞面鄭師傅:

鄭師傅這樣勞累一生,方休新加坡人並非個例,如去麥當勞話,可以看到老人工作,全世界年齡麥當勞員工新加坡:

上圖吳奶奶,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有兒有女,但70歲過後覺得在家裏無聊,去麥勞應徵,這是她第一份工作,這一做做了20年,直到92歲時因胃癌去世。

這些新加坡老人,,可能;只是他們選擇古稀之年繼續做他們工作而已~我認為這是,是!

我相當長時間裏面,於新加坡老年人工作“現象”是這麼理解;如果我現在是持這樣理解,那麼我會來寫這篇文章了。

我現在認為,新加坡人晚年確實是“”工作,但這種所謂“”十分復雜,不可做、片面解讀。

上面説,年過依舊工作老年人只是一部分人,他們是有自己“招牌”,他們是帶著去工作這點應無需多質疑;但多新加坡老人,是事如小販中心這樣勞力工作。

他們是否?新加坡平民百姓,這一現象是關註。

2018年8月新加坡國慶前夕,有羣眾羣眾會上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直接提出了疑問:

吳作棟當時此提問,如是反問:

細思!而思考這個問題開始,我新加坡人“晚年”這一問題理解改變。

這是現實問題,好像子女回家父母吃飯,大家其樂融融吃了個團圓飯,那麼,誰洗碗啊?

父母洗碗,嗯嗯~晚年沒跑了。子女洗碗,童鞋們自己摸摸,你!會會樂意去洗碗?我是肯定會想去洗。

碗是要有人去洗,是需要有人做;不是你做,我做;不是老人做,那年人去做?

,回家洗一兩次碗,不是什麼問題,問題是,一天三頓飯會有碗要洗!有哪個子女願意,幫爹孃每頓碗洗了?!

延伸閱讀…

原創70歲老人仍需上班,新加坡是我們的未來嗎?

新加坡老人晚年很悽慘?

,請鐘點工、保姆好了。錢搞定,so easy?!

但當我們考慮是不是要家裏請保姆時候,主要考慮是能不能承擔保姆工資問題呢?還是家裏要不要“多個人”問題?

新加坡是一個發達國家,它確實可以引入更多外勞,讓外國勞工做新加坡老年人事這些勞力工作;直接給新加坡老年人發年金,所有新加坡老人去“享清福”。

世界“國家”卡塔爾這麼幹,一切體力活留給“外國勞工”做好了,自己國人福利一流,躺著享福好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卡塔爾2018年人均GDP是7萬0780美金,世界排名第七;而第八便是新加坡,是6萬4041美金。

新加坡不是花不起這個錢,但是政府刻意選擇花!

引入更多外勞,直接影響島國居住人口增加,居住環境、房租、房價會有變化;而且,要怎麼對待外勞呢?

視他們“二等公民”,任何福利,隔幾年換一批?一個社會裏面,有人數不容忽視“二等公民”,會會本國居民產生多紛爭?

一個蔡根花鬧得蘇家雞飛狗跳,人口只有五百多萬新加坡,目前有過百萬外籍勞工,那麼,未來是要增加多,還是削減?!

類似這樣體力工作,是具有成長性,收餐盤收得溜,會成為“の神”,回廣受尊敬,可能賺錢讓自己生活變得!

如果讓年人去做了,且説年人是否願意接受工作低薪資,關鍵是,事工作年輕人,他們來是在哪裏?!他們發展又是在哪裏?!

而一個社會,如果年人沒有發展,沒有未來,那麼這個社會未來又是在哪裏?!

新加坡是國家,或者説,城市。

新加坡是沒有農村,每一個新加坡人,是“城裏人”;如果城裏人想要“晚年”,事類打掃這種“沒有未來”工作話,那麼事人,是誰?他們未來,又是在哪裏?

無論是讀書也好,工作了也好;兒女表示要收拾餐桌,洗碗時候,父母往往會説:“你去忙你吧~我們來”吧?

父母是希望子女們時間花洗碗這種具有發展性事情上,而希望子女可以時間花學習、工作能夠發展,可能帶來未來事情上。

父母,是到晚年了,會追求自己人生有發展。

新加坡政府,是刻意公積金制度上,強調每個個人要自己養活自己,自己養老金,自己存!

這裏插入介紹一下新加坡公積金計劃,不然很引起誤解。

新加坡公積金(CPF)制度,或者説“養老金制度”評為亞洲第一:新加坡養老金制度亞洲第一!什麼? –

CPF是一個復雜、制度,簡單的説,它強制要求所有55歲以下工作人士自己每月工資20%存入公積金,僱主則員工繳納17%,即一共37%。

然後,公積金強制繳納是有上限,月薪到達6000新幣後,超過部分則強制繳納,可以認為每個月繳納2220新幣公積金。

2018年,新加坡工資中位數是4437新幣/月,説公積金繳納中位數是1641新幣。

因為眾所周知,部分精英眼中只有北上廣深才是中國。這四個地方外,還零星散落慶,天津,杭州十幾個小村落。這之外是荒漠和無人區,裏面居住着一些外形像人生物。這精英眼中中國地圖。

不止這個問題。所有誇中國問題裏有大量回答外賣員,遞費來舉例子。這些人眼中5塊錢大半夜你送餐,幾毛錢寒冬酷暑中你送遞人肯定沒有中國國籍。或者説不是這些精英定義中“人”。

如果讓題主你去看看四線城市和農村,那估計超出你認知範圍。看看你周邊吧,打掃街,撿垃圾桶,以及你疏通下水道。有老城區挑着擔子,推着車子躲避城管同時戰戰兢兢做點小生意人。看看他們年齡。

確實我們老人不用開出租,去工廠,買保險去賺錢。因為這樣工作有大量身強力壯年人搶佔了。這些人只能事工作,而這些工作是一些精英看不到。

收到了專業勳章, 下面補充了一點。

我觀察到角度談一下新加坡人晚年情況吧, 主要是醫院裏老人, 不是街上收盤子.

我老年科和老人院有輪轉過, 講悽慘悽慘和個人心態, 沒有沒有, 總體來講如果是公民, 養老話, 新加坡政府會兜底.

政府醫院和老人院病人基本上是精神/身體/經濟上, 親人照顧不了, 老人親人們要顧及自己生活和下面小孩子們生活, 老人生活照顧到了, 新加坡老人有即使有很多兒女, 年老了後, 痴呆/行動不便/進食/大小便不能自理, 請不起那麼多傭人, (一個傭人照顧不了卧牀病人), 不免還是送到老人院裏來, 這個過個20,30年, 獨生子女父母老了後, 國內情況會是這樣.

養老院收費是自己/子女收入來算, 如果無子女/儲蓄, 政府包了. 政府養老院吃穿, 如果全部自費話, 比如外國人, 得1200新幣, 私立要4500新幣一個月.

養老院一日三餐有肉/蔬菜/水果, 每天, 並且每個月會測體, 如果減輕了營養師會額外營養/奶粉喝.

物理治療師會帶着做遊戲/畫畫/唱歌, 會有志願者活動, 或者帶出去公園/動物園玩.

這裏護士全天24時值班, 一個禮拜有2-3天醫生過來查房, 於一些危重病人, 比如晚期癌症, 症狀多病人, 有全天24時臨終關懷科醫生/護士值班.